当第一缕金晖轻吻赣江碧波,粼粼水纹恰似被唤醒的星子,于晨雾中翩然跳起碎金之舞。远空处,滕王阁的轮廓于薄绡般的雾气中若隐若现,恍若丹青圣手以灵动淡墨勾勒的山水长卷,氤氲着亘古未散的神秘诗韵,似在低吟着岁月的歌谣。
这座肇建于唐永徽四年的楼阁,乃高祖李渊之裔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筑。初成之际,其飞檐如鲲鹏展翼,欲凌九霄云外,带着冲破苍穹的豪迈;斗拱似虬龙盘云,直破苍冥之境,尽显雄浑磅礴之势。雕梁间云霞流转,似仙袂飘拂;画栋上锦绣生辉,若星河闪耀。然岁月如矢,历史巨轮碾过千年风霜,滕王阁历经兵燹水患,屡圮屡兴。每番重建皆是向光阴致意的深情诗行,亦是对未来寄寓的虔诚偈语,在时光长河中镌刻下不朽的印记。
赣水之畔的这座文化丰碑,曾见证盛世烟霞:商舶云集处,桅樯如林,倒映在碧水中,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;文人雅集时,诗酒风流,满画堂皆是欢声笑语与才情横溢。亦曾亲历乱世烽烟:铁骑踏碎琉璃瓦,那破碎的声响似历史的悲叹;断戟残垣立寒江,孤独而倔强地诉说着往昔的沧桑。然其始终如砥柱中流,以嶙峋傲骨丈量着朝代更迭的轨迹,用斑驳伤痕镌刻着文明传承的密码,在岁月洪流中坚守着文化的尊严。
展开剩余70%这岂止是砖木构筑的楼阁?分明是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精神图腾。其历劫不磨的坚韧,恰似赣水奔流不息,滔滔不绝,永不停歇;其浴火重生的气魄,宛若孤鹜掠过苍茫,在辽阔天地间留下自由的身影。当檐角铜铃轻叩江风,那清脆的声响恍闻历代文豪的吟哦穿越时空,在雕花窗棂间萦绕不绝,如悠扬的乐章,奏响着文化的旋律。
王勃挥就的《滕王阁序》,无疑是镶嵌在这座文化圣殿最璀璨的明珠。“豫章故郡”四字起笔,便以泼墨之势铺展千里江山,气势恢宏,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;“星分翼轸”之句,更将天地经纬织入诗行,尽显宇宙的浩瀚与神秘。及至“落霞孤鹜”的千古绝唱,竟将天地大美凝为永恒瞬间——残阳如血,孤影掠波,秋水共长天在暮色中熔成琥珀,这哪里是写景?分明是诗人将生命况味倾注于自然画卷,以景寓情,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感慨与哲思。
历代墨客在此留下的锦绣文章,恰似银河倾泻的星雨。或豪放若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,气势磅礴;或婉约似幽兰吐芳,散发着淡雅的清香,沁人心脾;或激越如金戈铁马,战鼓声声,震撼人心;或深沉若古潭凝碧,静谧而悠远,蕴含着无尽的智慧。诗词与楼阁互为魂魄,前者借后者得形骸,有了具象的依托;后者因前者获精魄,注入了文化的灵魂。当指尖抚过斑驳砖墙,仿佛触到太白醉后的狂草,那肆意挥洒的笔墨间尽显豪放不羁;东坡夜游的竹杖,敲打着岁月的节奏,传递着豁达超脱;易安凭栏的叹息,带着淡淡的哀愁,诉说着人生的无奈与感慨。
登临顶层凭栏远眺,赣江如碧玉绦带蜿蜒东去,波光粼粼,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;江舟似白鹭点破琉璃,轻盈灵动,为江面增添了一抹生机。远山如黛屏横陈天际,与云霭共绘水墨丹青,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。市井繁华尽收眼底,楼厦如棋局错落,车马若游龙穿梭,展现着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。此刻恍若置身时空叠影:脚下是千年未改的江涛,那涛声依旧,见证着历史的变迁;眼前是瞬息万变的尘寰,科技飞速发展,社会日新月异。
这座文化灯塔,曾将蛮荒之地照成文明渊薮。昔年墨客在此挥毫泼墨,留下半部江南诗史,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文化的气息;今朝游人至此凭古吊今,读尽千年兴衰密码,在历史的遗迹中探寻着人生的真谛。它见证着渔舟唱晚化作霓虹闪烁,从古老的渔耕文明走向现代的繁华都市;也守护着“物华天宝”的精神火种,让文化的光芒在岁月中永不熄灭。
临风而立,忽悟人生如赣水东流,礁石险滩终作浪花,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,都将成为人生中的一段经历。当效滕王阁之坚韧,任风雨摧折而初心不改,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;当慕往圣之风流,纵世事纷纭而诗意长存,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诗意的心。历史如镜,照见兴衰更照见本心,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;文化若灯,指引来路亦照亮归途,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方向。
江风送来草木清芬,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。此刻与天地同息,与万物共语,喧嚣尘世恍若隔世。这座矗立千年的楼阁,不仅是凝固的诗篇,更是流动的文化血脉。它承载着“穷且益坚”的士人风骨,传递着“不坠青云”的文化薪火,更昭示着文明传承的永恒命题——唯有以敬畏之心守护传统,以创新之志活化经典,方能让文化长河永远奔涌向前,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光芒。
作者简介:史传统,诗人、评论家,中国国际教育学院(集团)文学院副院长,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、高级评论员,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配资网上配资炒股,在人民网人民智作、中国诗歌网等10几家媒体发布文学评论、诗歌、散文作品2000多篇(首),累计400多万字。文学评论专著《鹤的鸣叫:论周瑟瑟的诗歌》(20万字)即将出版。
发布于:辽宁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