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次奉直战争结束后,中国迎来了和平统一的机会。因此,身患重病的孙中山不顾病躯,不辞危险,坚持北上谈判。
到达天津的当天,孙中山高烧四十度,但他还是抱病,前去会见张作霖。张作霖作为当时北中国势力最大的军阀头领,孙中山想要实现自己的此次北上的目的,一定要先和张作霖进行谈判。
受季节因素影响,10月金融数据将有所下降,他们对10月新增贷款的预测均值为8088.89亿元,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.62万亿元,M2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.84%。他们认为11月LPR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小,但年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状态。
1)减税。双方经济政策的核心均是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。根据智库“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”(CRFB)测算,特朗普和哈里斯的减税政策将在未来十年(2026~2035财年)分别最高减税11.9万亿美元和5万亿美元。
会谈中,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对孙中山软硬兼施,他一方面劝孙中山放弃联俄主张,另一方面公然地对孙中山声称:“我是一个捧人的人,可以捧他人,即可以捧你老,但我反对共产。如共产实行,我不辞流血。”
张作霖的态度与孙中山此时倡导的联俄联共政策截然相反,话不投机,立场不同,这次见面自然也是毫无结果。
孙中山与张作霖会面后,返回了张园行馆,在晚饭过后,孙中山就觉得自己身体很不舒服,腹部隐隐作痛,还有些发烧。随行人员赶紧请来了日本医生诊治,经过一番检查,日本大夫给出的答案是:“旅途劳顿,消化不良,以致胃病,只需静养四五天即可复原。”
原打算在天津稍事停留,尽早入京的孙中山,不得不在天津休养。此后,孙中山虽然卧病在床,接见重要同志和宾客仍是接连不断。然而,皖、奉军阀的所作所为加重了孙中山的病情。
1924年11月24日,段祺瑞在陆军部的宣誓就职宣言中说:“本执政誓当巩固共和,导扬民智,内谋更新,外崇国信。”对于当时的孙中山来说,在改组国民党后,提出了两个特别明确的指导方向:一个是要反对军阀,统一中国,另一个是要反对军阀背后的帝国主义,要废除此前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。
但段祺瑞建立临时执政府,马上就要对外宣布要“外崇国信”,要遵守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。
12月7日,段祺瑞更是在与日本记者谈话中公然宣称:“孙所言之废除不平等条约,余殊不能赞同。”翌日,又发表宣言,表示尊重与列强所缔结的不平等条约。
在病榻上的孙中山闻之此事极为愤怒,尽管失望日甚一日,但是在孙中山书面回答天津民众的信件中,仍然可以看见他的坚定:“兄弟此来,不是为争地位,也不是为争权力,是为特来与诸君共同救国的。13年前,兄弟与诸君推倒满清政府,为的是求中国人自由平等。然而,我们中国人的自由平等,已被满洲政府从不平等条约里卖给诸国了,以至于我们仍处于次殖民地社会,所以我们必须要救国。”
连日的操劳和时局的多变,让孙中山的病情不但没有任何缓解,反而隐隐有加重的迹象。在天津接受了22天的治疗后,国民政府委员孙科,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等人在于宋庆龄商议后,决定让孙中山转到北京治疗。
1935年1月26日,北京协和医院209病房住进了一位特殊的病人,他就是时仍国民党总理,孙中山先生。
孙中山的到来,使得协和医院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,医院方面立即召集了几名最富盛名的医生,对孙中山进行了非常仔细和全面的检查和会诊,经过紧急商讨,医生决定对孙中山实施腹部外科手术。
1月26日下午6点30分,孙中山被推进了手术室,在手术室外,汪精卫、孔祥熙、孙科等人面色沉重,而在手术室的隔壁,宋庆龄则是独自一人在默默地祈祷。
手术室内,云集了当时协和医院最顶尖的一群医生,有时任外科主任美国医生泰勒、代理院长刘瑞恒、德国医生克里等,就在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次手术会是一次漫长等待的时候,仅仅过了25分钟,手术室的门就又被推开了。汪精卫等人赶紧上去,围住医生,几句耳语之后,所有的人面色大变。
原来,当美国的主刀医生泰勒打开孙中山的腹腔后,在场的所有医生都心中一惊,腹腔内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病变,肝脏大部分都已经硬化,上面布满了黄色的斑点,腹腔内多处组织甚至已经粘连在一起,对于这种情况,别说是在当时,就是现在,也会让最好的外科医生束手无策。
当时医生们所能做的炒股配资资金安全吗,就是把那些病变化脓的组织进行简单的处理,取出几块进行病理检验,但也仅此而已。
汪精卫张作霖天津段祺瑞孙中山发布于:河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